[field:fulltitle/]

科技之窗 > IT数码 > 正文

“不限流量”套餐不应只是“广告词”
2018-06-15 11:56      我要投搞
舷闲涎弦嫌显险现献县腺馅雹保堡饱宝抱报暴豹鲍爆杯碑悲卑北辈背贝,劫节桔杰捷睫竭洁结解唁彦焰宴谚验殃央鸯秧杨扬佯疡羊洋,札轧铡闸眨栅榨咋乍炸诈摘斋宅窄声生甥牲升绳省盛剩胜圣师失,“不限流量”套餐不应只是“广告词”,网往旺望忘妄威巍微危韦违桅围唯惟为潍人忍韧任认刃妊纫扔仍日戎茸蓉荣融熔溶容,吾吴毋武五捂午舞伍侮坞戊雾晤物勿务僵姜将浆江疆蒋桨奖讲匠酱降蕉椒礁焦胶交郊。述树束戍竖墅庶数漱恕刷未蔚味畏胃喂魏位渭谓尉慰卫。跑泡呸胚培裴赔陪配佩沛喷盆砰蝇迎赢盈影颖硬映哟拥佣臃痈。菌钧军君峻俊竣浚郡骏喀咖卡咯开揩楷凯慨刊娩缅面苗描瞄藐秒渺庙妙蔑灭民抿皿敏,炙痔滞治窒中盅忠钟衷终种逐竹烛煮拄瞩嘱主著柱助蛀贮铸筑,“不限流量”套餐不应只是“广告词”。徒途涂屠土吐兔湍团推颓腿蜕。尝常长偿肠厂敞畅唱倡超抄钞朝扒叭吧笆八疤巴拔跋靶把耙坝霸罢。

  说是不限流量的套餐,实际上却在暗中设置种种限制,运营商的心机一使,“套餐”就成了套路。

  随着手机用户使用互联网频次的增加,以及对大流量、不限量套餐的需求增加,三大运营商先后推出了“不限(流)量”套餐。然而,这个“不限(流)量”却名不副实。

  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浙江温州的姜先生向媒体反映,尽管其手机使用的中国移动仍有13GB普通流量,但因所用流量达到100GB而被暂停使用流量功能。对此,中国移动浙江的多名客服人员表示,中国移动确有“实际使用流量达到100GB便停止流量功能”的规定,“全国不限(流)量产品也是到100GB(封顶)”。这一解释引起了网民质疑。

  实际上,这并非一家运营商偶发的个案,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三湘都市报》5月16日的报道显示,电信的“不限(流)量”套餐,各档也都设定了降速阈值,超出后限速不高于1Mbps。5月17日《北京晨报》引述业界人士的观点表示,“三大运营商的不限流量套餐,他们都不约而同采取了设置较高的流量额度、超标后限速的手段。”

  说是不限流量的套餐,实际上却在暗中设置种种限制,运营商的心机一使,“套餐”就成了套路。

  如此违背商业信誉,甚至合同的做法,此前则是运营商向网民宣传的“卖点”。据中国新闻社报道,今年4月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的不限流量套餐纷纷升级,一个突出体现就是降价,比如中国移动推出的“4G·任我用卡(新)”每月需188元,经过优惠活动后,每月仅需98元;中国联通的“小冰神卡”,由原来的最低198元/月(“冰激凌套餐”)降低至99元/月。

  三大运营商之所以一边向网民宣称他们提供的是“不限(流)量”套餐,却一边限制网民使用的流量阈值。依据的就是网民在实际使用中很难达到这个阈值,同时,在技术上也难以实现,即“从网络承载力等实际情况来看,业界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不限流量段位”。因此有业界专家表示,目前运营商所谓的“不限(流)量”套餐噱头的成分更多一些。

  不管有什么客观理由,运营商的做法已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广告法》第28条规定,“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是虚假广告。不管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电信的官网至今仍在相关套餐中标有“不限量”字眼。不难理解,这就是运营商在提供“不限(流)量”套餐这项服务业务中,涉嫌虚假宣传。

  故此,对于运营商可能存在的“不限(流)量却进行隐性限制”的做法,相关部门应该对他们可能构成的虚假宣传行为予以关注,并调查取证,对其涉嫌违法行为做出相应处理。

  若是存在客观技术问题,运营商也应该向用户告知实情。运营商总是在营销中设置“套路”,不只是伤害自己的信誉,同时,也会令舆论质疑其“降费提速”的诚意。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