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8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在陕西西安举行。期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18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最新榜单显示,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呈现出入围门槛持续提升、净利润持续增长、综合税负有所下降、民企入围数量持续增长、制造业企业数量小幅增加、跨国经营指数不断提高等积极特点。
由大到强步伐加快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涵盖了我国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共计1077家大企业,其中制造业企业500强和服务业企业500强分别有253家和170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报告显示,2018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突破70万亿元,达到71.17万亿元,迈上新的台阶,较上年增长了11.20%,增速加快3.56个百分点,重回两位数增速区间,总体发展呈现出增长与效益、结构、创新、国际化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中国企业“由大到强”发展步伐加快。
从榜单变化的细节来看,中国大型企业运行中三大特征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资产总额增长,盈利能力回升。2018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为274.2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08%,增速回落7.64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018中国企业500强实现归母净利润32028.56亿元,较上年增长13.28%。
二是制造业明显好转,研发投入增多。2018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企业入围企业比上年增加8家,且制造业企业在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纳税额、员工数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此外,提供研发数据的426家企业合计投入研发费用8950.89亿元,比上年增加1591.59亿元,增幅为21.63%。
三是跨国指数提高,国际话语权突出。2018年,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的数量从上年的115家增至120家,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二的地位。以央企为代表的一批大型企业在电信、冶金、轨道交通等领域贡献了较多国际标准。
企业受益经济转型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缪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些变化与中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密不可分。
“一方面,中国500强企业中,钢铁、煤炭等行业企业占有一定比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技术相对落后的部分中小企业产能退出较多,有助于大型企业利润回升。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正在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商业模式产生着巨大影响,中国企业500强中出现了不少新兴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具有‘资产轻、效益高’的特征,其入围对于500强榜单的结构优化、绩效改善起了很大作用。”缪荣说。
相关文章:
- 千金润女士抑菌凝胶,重塑女性私护领域2024-01-17
- 千金润R女士抑菌凝胶,重塑女性私护领域2024-01-17
- 除醛黑科技芸净岩,根源解决甲醛释放期长的难2021-05-19
- 站在未来看未来,GTA基因链开创区块链3.0新时2020-04-30
- 中国创新城市TOP10出炉 北京、深圳、上海位列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