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主任冯圣中
据港媒近日报道,中国正在建造一台价值10亿元人民币的“超导计算机”,这是一种史无前例的机器,能够研发新武器、破译密码、分析情报以及帮助阻止能源需求激增。
这一消息再次引起各方对中国超算发展的关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超算技术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到世界领先水平,在这当中,科研人员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急国家之所需的使命担当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主任冯圣中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无论媒体报道的超导计算机,还是我们正在研发的E级计算机,都是遵循科学规律和国家需求来推进的,不是为了先进而先进。”冯圣中强调。
科技日报:超级计算机在各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您刚才也讲到,科学精神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否详细阐述一下?
冯圣中:我理解的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中国的超级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与航空航天、高铁等齐名的中国名片。这是几代计算机人执着探索、开拓创新的结果。
还记得当年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施行禁运政策,我国千方百计买来一部超级计算机,但要被关在“玻璃房子”里,只能在国外卖方人员的监控下使用,中国工作人员不得接触机器核心部件。这对我们的刺激非常大。通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如今我们有了神威、银河、曙光几个系列,某种程度上,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可以和发达国家一争高下了。
科技日报:超级计算机是重要的理论验证工具,通过它我们经常会发现计算结果与此前理论不符的情况,此时,敢于质疑就尤为重要。您觉得如何才能对此类情况更加敏感,进而取得原创性突破?
冯圣中:计算不仅是验证的工具,更是科学发现的手段和技术创新的支点。形象地说,计算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发现知识、模拟猜想、验证设计、智慧赋能等几个方面,现在讲的第四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其基础也是计算。
一般认为,计算和理论、实验是并行的三个科学发现方法,这三者互补互校。当计算的结果与理论推断和实验观测不符时,我们要检查计算是不是有漏洞,当然,这种不一致也有可能正是科技创新的契机。此时,科研人员要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敢于挑战原有理论或结论,抓住可能的创新突破点。从这个角度看,超级计算机的应用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科研人员群体中实证主义的发展。计算是科学精神的载体。
科技日报:在我国超级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其实也不断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存在重复建设、利用率低的情况,您怎么看?
相关文章:
- 千金润女士抑菌凝胶,重塑女性私护领域2024-01-17
- 千金润R女士抑菌凝胶,重塑女性私护领域2024-01-17
- 除醛黑科技芸净岩,根源解决甲醛释放期长的难2021-05-19
- 站在未来看未来,GTA基因链开创区块链3.0新时2020-04-30
- 中国创新城市TOP10出炉 北京、深圳、上海位列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