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企百县调研行
本报记者 过国忠 实习生 雷 宁
编者按 在城市、在县域、在企业,一声声聚心聚力的号角,一次次谋新谋变的过程,一个个创新创业的故事,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便如此铺陈。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设《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企百县调研行》栏目,用科技日报记者独特的视角和思考,记录波澜壮阔的四十年,为您展现四十年伟大成就背后的逻辑和动因。
“不破坏原有结构,我们在这个铁块上用纳米墨水印刷了看不见的光子码,通过特殊的扫描设备,能够识别光子码携带的产品信息,为企业提供工业产品溯源服务。”这是刘飞博士和他的团队高铭科维研发的纳维码技术。
十年前,刘飞为了实现万物相连的设想,画下了第一张草图。十年后,经过无数次技术突破,这张草图成为现实,耐受住1000°C的高温炙烤与水洗铁刷,印在了一家知名风能企业的铁块部件上。
“不要小瞧这印在小小的铁块上的纳维码,它背后是无数种工业产品在复杂、严苛的生产环境中能够简易、便捷、安全地与互联网联通,实现数据追踪与共享。”刘飞说。
记者了解到,高铭科维的纳维码技术全球仅此一家,能够在纸张、皮革、金属、玻璃、陶瓷等绝大多数日常材料中使用,使用寿命高达100年。目前,高铭科维已经接到了亿级订单,在多个工业领域落地。
高铭科维是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时代在变,产业在变,城市在变,百姓生活更在变。
国庆前夕,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集成电路(无锡)设计中心产业园、石墨烯产业发展示范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处处感受到科技给这座工商业历史文化名城所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果、新气息。
“无锡土地资源接近极限、环境容量逼近红线、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单靠大投入、大引进、大模仿的外延式增长路径,难以为继。必须依靠科技人才,瞄准‘专、精、尖’,加快发展特色新兴产业,走出转型发展的无锡路径。”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说。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发展理念,无锡在全国率先推出科技人才方面的一系列新举措: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建立重点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设立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打造科技园区平台、完善孵化成长平台……畅通创新链条,打通阻碍创新的堵点,让无锡的创新“动车组”节节都有驱动力。
相关文章:
- 千金润女士抑菌凝胶,重塑女性私护领域2024-01-17
- 千金润R女士抑菌凝胶,重塑女性私护领域2024-01-17
- 除醛黑科技芸净岩,根源解决甲醛释放期长的难2021-05-19
- 站在未来看未来,GTA基因链开创区块链3.0新时2020-04-30
- 中国创新城市TOP10出炉 北京、深圳、上海位列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