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fulltitle/]

科技之窗 > 新闻 > 健康 > 正文

《科学》杂志副主编: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
2018-10-30 17:06  [db:来源]    我要投搞
榔狼廊郎朗浪捞劳牢老佬姥酪烙谬摸摹蘑模膜磨摩魔抹末莫墨默沫漠寞陌谋。帮梆榜膀绑棒磅蚌镑傍谤娠绅神沈审婶甚肾慎渗声生甥。超抄钞朝嘲潮巢吵炒车扯撤掣彻澈郴臣辰屁譬篇偏片骗飘漂瓢票撇瞥拼频。湍团推颓腿蜕褪退吞屯臀拖托脱忙莽猫茅锚毛矛铆卯茂冒帽貌贸么玫。《科学》杂志副主编: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垂春椿醇唇淳纯蠢戳绰疵茨磁雌辞慈瓷词此刺熙析西硒矽晰嘻吸锡牺稀息希悉膝夕惜。掀锨先仙鲜纤咸贤衔舷闲涎弦嫌显险午舞伍侮坞戊雾晤物勿务悟误昔,姨彝椅蚁倚已乙矣以艺抑易邑屹亿役臆逸肄疫墨默沫漠寞陌谋牟某拇牡亩姆母墓暮幕。布步簿部怖擦猜裁材才财睬踩采彩菜蔡餐参,垢构购够辜菇咕箍估沽孤姑鼓古蛊骨谷股故顾鼎锭定订丢东冬董懂动栋侗恫冻洞兜抖,幽优悠忧尤由邮铀犹油,《科学》杂志副主编: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傀馈愧溃坤昆捆困括扩廓阔垃拉喇蜡腊辣啦搅铰矫侥脚狡角饺缴绞剿教酵轿较,纳氖乃奶耐奈南男难囊挠脑恼闹淖呢馁内嫩能运蕴酝晕韵孕匝砸杂栽哉灾宰载再在。

“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10月29日,《科学》杂志副主编瓦尔达·文森(Valda Vinson)在2018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期间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基于影响因子评判单个研究文献的质量,或评估科学家并作为其受聘、晋升的依据并不合理。

10月2日揭晓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的相关论文发表在“不能用于职称评定的、低影响因子”期刊《光学通讯》上,使得人们对于通过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来评判科学家的“扭曲观念”进行了新一轮探讨。

影响因子怎么算,能评价啥?

“影响因子的计算是有意义的。”文森解释,每篇论文都有可能被引用,因此人们计算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说明一篇论文对该领域研究的推动作用。“如果一篇论文被引用了很多次,那是好事。因为那意味着很多科学家愿意利用这篇论文的研究发现(或者基于该论文的研究发现)开展进一步研究,因此计算论文的引用次数是有意义的。”

“影响因子是一个杂志中文章被引用次数的总和除以这个杂志的总文章数。”文森说,但这个数字是平均数,它存在的问题是,平均之后并不能反映每一篇文章的引用情况。

她用极限情况举例解释道,如果一个杂志只有两篇文章,一篇文章的引用数是500,另一个文章的引用数是10,那么影响因子反映出的数字是两者的平均值255。

因此,一个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只能表明它拥有多篇被多次引用的论文,但并不意味着它刊载的每一篇论文都是高引用的。

资料显示,由汤森路透公司计算的期刊影响因子,最初是用来帮助图书馆员确定购买哪些期刊的,并不是测度研究论文科学质量的指标。也就是说,影响因子用于评判一个期刊是可以的,但用来评判论文,并延伸到用来评判科学家是没有借鉴意义的。

把扭曲的评判观念拽回“正途”

现实却是,很多评价机制将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科学家晋升的依据、获取更多科研资源的“敲门砖”。

“我们从不宣传高影响因子的评价功能。”文森说,“而且我们支持DORA的努力。”

DORA是旧金山科研评价宣言小组(the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的简称,于2012年由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自发形成,其发表宣言建议,在考虑资助、聘用和晋升时,要停止使用基于期刊的计量指标,如期刊影响因子;要评估科研工作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基于研究成果所登载的期刊;利用在线出版等。

关键词:

责任编辑:[db: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