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丽水5月20日电(记者 奚金燕)当下,中国农业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随着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农业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生态循环农业成大势所趋。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浙江龙泉较早地谋划生态循环农业,将“两山”理论融入到农业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厚植生态底色,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发展生态产业促增收。”对此,龙泉市委书记王顺发信念笃定。
经过多年探索,龙泉初步构建起了生产主体内部小循环、园区内中循环、县域内大循环的全域生态体系,趟出了一条以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山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绿色发展之路。
整治破面源污染 入画来
龙泉,地处浙闽赣边境,森林覆盖率达84.2%,PM2.5年均值仅25微克/立方米,出境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
随着生态资源的日益稀缺,这方世间难寻的绿水青山也招徕了无数的“金丝雀”,吴纪贤正是其中之一。
“只有水好、空气好,才能种出回味微甘的好石斛。”吴纪贤种铁皮石斛二十多年了,过去都是种在沿海城市,因担心工业污染,2007年开始物色新的基地。经过8年考察,上百次踩点,吴纪贤最终选择了龙泉。
基地位于龙泉西街周村的一处峡谷中,山上引下的泉水汩汩流淌其间,浇灌着铁皮石斛。吴纪贤说,在绿水青山的滋养下,不用打广告,也有源源不断的客商上门高价收购,“这里种出的价格要比普通的高5倍!”
绿水青山是龙泉最大的金字招牌,也是其发展的宝贵优势。然而作为农业大市,龙泉过去的农业生产十分粗放,带来了巨大环境压力。
为呵护好绿水青山,龙泉较早地谋划生态循环农业,制订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统筹谋划环境承载和污染防治,集聚治理合力,有效治理和控制污染源头。
目前,已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大小养殖场713家。同时,龙泉立足山区特点和空间优势,注重推进“农牧、林牧、经牧”融合发展,鼓励56家有基础、成规模的养殖场向种植区、林区搬迁转移。
三大循环系统 构筑全域生态体系
在“有形之手”的倾力挥毫下,一座如诗如画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在龙泉市兰巨乡崛起。步入其间,竹影婆娑,绿意盎然,很难发现有养猪场。
相关文章:
- 智慧康养新突破:绵阳电信携手社区共筑适老服2024-10-18
- 成为鲲鹏社区推荐官,携手赢积分、兑豪礼!2024-09-25
-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后,卡萨帝冰箱建博会发布2024-09-24
- 《文物摄影专业人才培训:传承历史之美,铸就2024-09-04
- 阿维塔012限量联名版全球首秀 预售价70万2024-08-23
关键词:
责任编辑:
今日视点
智慧康养新突破:绵阳电信携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绵阳电信携手基层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