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粮食丰收,是结构调整前提下的丰收,是满足消费者对美好新生活追求的丰收
“禾割禾割,禾割禾割”,立夏刚过,布谷鸟的叫声开始在南方的田野上空催促着农时。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初定。由于小麦收储价格在去年底之前就由有关部门发布,符合农民的收益预期,此时农民就像候着媳妇生娃一样期待着颗粒归仓。
即便如此,种粮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还有待更快些。种植大户普遍反映,流转了上百亩的土地,刨去成本,每年种粮有20多万元净收入。给人的感觉是,种粮收益还蛮不错。但一算细账,就发现农民种粮成本还是偏高。化肥农药、季节工,再加上流转土地应付款,综合起来的种粮成本与售粮收入基本持平或略低。农民种粮的净收入,并不主要来自粮食价格,而是来自种粮补贴等转移支付。总的来看,目前农民种粮收入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种粮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在很多地方都是既成事实。摆在农民面前的一串现实考题,就是还要不要种粮?种粮划不划算?还要不要多打粮?要打什么样的粮食?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一旦没了粮食,或是粮食不够吃,那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呢?绝对不可想象。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地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不是要不要,而是必须要。这个必须要,是我们党的一贯决策。党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当作“重中之重”,坚持不懈重农抓粮,农业农村发展才有现在来之不易的局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有现在来之不易的基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这个必须要,由粮食生产特点所决定。对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来说,粮食生产既是经济范畴,也是社会范畴。对农民来说,粮食生产是生计;对国家来说,粮食生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粮食生产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加强,而不是削弱、淡化甚至漠视。
相关文章:
- 智慧康养新突破:绵阳电信携手社区共筑适老服2024-10-18
- 成为鲲鹏社区推荐官,携手赢积分、兑豪礼!2024-09-25
-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后,卡萨帝冰箱建博会发布2024-09-24
- 《文物摄影专业人才培训:传承历史之美,铸就2024-09-04
- 阿维塔012限量联名版全球首秀 预售价70万2024-08-23
关键词:
责任编辑:
今日视点
智慧康养新突破:绵阳电信携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绵阳电信携手基层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