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务舆情处置不力或被问责
《北京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日前出台,其中提到,建立政务舆情应对效果评估和问责制度,对处置不得力、回应不妥当、报告不及时的涉事责任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员,要予以通报批评或约谈整改,推动政务热线电话集约管理,依托12345政府服务热线,清理整合各类政务热线,清理并公开群众和企业办事需要提供的各类证照、证明材料,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等。
推进新版城市总规等方面信息公开
《要点》提出加强政府重点工作信息公开,并具体提出在八个方面做好信息公开,第一个方面是围绕抓好“三件大事”、打赢“三大攻坚战”做好信息公开。“三件大事”,就是要精心组织实施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此外,《要点》还提出围绕有序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好发展好全国文化中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做好信息公开。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提出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政策,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都要及时公开。加强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扩大市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及国家秘密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市级部门都要公开本部门预决算。
建立政务舆情应对效果评估和问责制度
《要点》提出,加强解读回应,加强“一把手”解读,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好“第一解读人”职责,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的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解读重要政策措施不少于1次。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机制。
健全政务舆情回应机制,强化监测收集、分析研判、处置回应、督办协调全流程管理。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特别是对涉及经济社会重大政策、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引发媒体和社会关注、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严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危害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政务舆情,要做到早预判、早评估、早准备、早应对。建立政务舆情应对效果评估和问责制度,加强对政务舆情管理应对工作的综合评价,对处置不得力、回应不妥当、报告不及时的涉事责任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员,要予以通报批评或约谈整改。
相关文章:
- 智慧康养新突破:绵阳电信携手社区共筑适老服2024-10-18
- 成为鲲鹏社区推荐官,携手赢积分、兑豪礼!2024-09-25
-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后,卡萨帝冰箱建博会发布2024-09-24
- 《文物摄影专业人才培训:传承历史之美,铸就2024-09-04
- 阿维塔012限量联名版全球首秀 预售价70万2024-08-23
关键词:
责任编辑:
今日视点
智慧康养新突破:绵阳电信携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绵阳电信携手基层政...[详细]